冈州古琴艺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会隋唐为冈州,“冈州”是新会别称。宋元崖门海战结束在新会,中原南迁的琴人、琴器、琴谱散落在民间。宋遗民在元代收集的宋室遗留古琴曲谱,称之《古冈遗谱》。始后岭南琴学昌盛,琴人辈出。
明代大思想家、新会人陈献章,人称白沙先生,雅好古琴,由他再收集整理的《古冈遗谱》,传播岭南大地。其藏琴“沧海龙吟”现存广东省博物馆,“寒涛”现存广州市博物馆。
清代中叶,广府地区终于逐渐形成了地域性的“岭南琴派”,成为中国古琴艺术一大流派;新会是岭南古琴艺术重镇,琴家众多,黄景星编的《悟雪山房琴谱》在岭南琴学中影响最大,公认为岭南派的经典琴谱,他被后世奉为岭南琴派创始人。还有咸丰年间的《古冈蔗湖琴谱》,也是岭南派琴谱稀世珍本。
古冈州古琴艺术曾经辉煌,见于著录的琴家还有黄观炯、张文焯、黄国璘、胡准、陈绮石、陈芷芗、黄炳堃、莫锦江、黄文玉、莫骥昭、莫锡龄、莫琛昭、莫韵石、莫湘厓、伍铨萃、莫尚德、莫仲予等。
由于战乱和社会变迁,名琴名谱散失,使得古琴艺术在新会濒于绝灭。本世纪初,广东古琴研究会到新会搜集古谱,开展琴学研究,推动了冈州古琴艺术的复兴。《悟雪山房琴谱》重印,《古冈蔗湖琴谱》出版,举办古琴文化讲座以及多个古琴培训班,开展各项研究活动,人们更多关注、关心、喜欢古琴艺术,投身于古琴事业者日渐增多,冈州古琴艺术也纳入非遗保护和发展计划。人们期待,由黄景星开创的古朴、刚健、明快、爽朗风格的岭南琴派,在创始地古冈州得到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