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城粤曲(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粤曲是会城地区传统地方特色文化之一,源自粤剧清唱,约于清道光年间,有以清唱粤剧为业的八音班,他们用粤剧的剧本,用粤剧的曲调,用粤剧的“戏棚官话”分脚色演唱。解放初期,以演出时代粤曲为主,有《家史》、《新媳妇》等,文化大革命后改为演古装戏。在会城大新街、工人文化宫、原会城葵厂等地都有业余文工团进行粤曲演出。
往日的文工团现多改为曲艺社团,分布在会城各个社区以及相关的村委会,除自娱自乐外,还担负起政府各个时期的中心宣传工作,繁荣地方文化。如今,每天早上公园路、人民会堂一带有多个曲艺社团和私伙局进行曲艺表演,场面热闹、气氛浓厚,充分体现新会曲艺之乡的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