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龙笔书法(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书法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而茅龙笔书法, 在中国书法 中占有一席之地。它起源于明代, 已有五百多年历史, 创始人是明代理学家、诗人、书法家、新会陈献章白沙先生( 1428 ~ 1500)。
白沙先生以采自新会圭峰山脉一带的野生茅草为原料, 扎制 成笔, 世称白沙茅龙笔。茅龙笔用于书法,比动物毛笔粗疏, 笔 头蘸墨时纤维间留有空隙,运笔时形成了其它书法难有的“飞 白”。笔画顿挫厚重、线条刚柔并济、意趣巧拙相生、气韵枯峭 自然、气势奇逸雄强, 别具一格, 一洗元代以来柔弱萎靡的书风, 奠定其在岭南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历代文人墨客对茅龙笔书法 好评如潮,称其“奇气千万丈”(《广东新语》)。当代书坛名家 麦华三( 1907 ~ 1996)亦作出精评:“白沙先生以茅龙之笔,写苍劲之字,以生涩医甜熟,以枯峭医软弱……笔势险绝, 如惊蛇 投水;笔力横绝,如渴骥奔泉。”白沙先生的茅龙笔书法,遗存20 多件, 其代表作《慈元庙碑》《种萆麻》诗卷等都是精品中之精品。
白沙先生声名远播, 茅龙笔书法曾在岭南一带流传甚广, 白 沙门人如湛若水、梁储等, 是白沙理学与茅龙笔书法的有力传播 者。在茅龙书法创始地—新会, 现经常使用茅龙笔创作而作品名 世的书法家有黄兆纪(已故)、薛剑虹、李卓见、陈福树、陈荣亲等。
新会区、江门市、广州市、上海市、广东省、福建省等地博 物馆以及故宫博物院、美国休斯顿大学美术馆等机构, 都藏有茅龙笔书法的碑刻、拓本、手卷等等,可见茅龙笔书法影响之大、 价值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