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非遗㉚】沙堆八音锣鼓,合奏惊艳了一个时代!
日期: 2022/11/01 热度: 7849
新会,是南粤历史文化名城,千年文脉,源远流长。在绵延16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给我们留下了种类繁多、风格独特、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新会人融入血脉的共同记忆和文化基因。目前,我区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4个,省级非遗项目6个,数量居全市第一。如今,这些传统文化和技艺在传承与创新中正绽放着新的芳华。新会发布开设《新会非遗》专栏,带大家一一走近新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感受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凝聚新会高质量发展合力。
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沙堆八音锣鼓
被列入新会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沙堆镇“八音锣鼓”起源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三十年代盛行期共6个锣鼓柜,分布在沙堆镇的梅湾村、梅阁村、沙西村、居安村和独联村。三四十年代名声已传遍周边各地,五十年代就经常受邀到中山、珠海等地表演,曾有一月三下中山的辉煌,为当地农民送去文化和欢乐,为传播乡土文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八音锣鼓”是以锣鼓钹、锁呐(大小两种)、笛子、梆子、二胡、秦琴、三弦等共八种乐器的合奏。“八音锣鼓”最具特色的是锣鼓柜,其用花缕木做成的亭骄式可抬动的木柜,上面雕刻着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雕像,十分美观,柜里除了摆放锣鼓还可装吹、拉、弹、奏的各种乐器。每次出演,队伍彩旗飘飘 ,声势浩大,十分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