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2/12/14 热度: 4439
新会,是南粤历史文化名城,千年文脉,源远流长。在绵延16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给我们留下了种类繁多、风格独特、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新会人融入血脉的共同记忆和文化基因。目前,我区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4个,省级非遗项目6个,数量居全市第一。如今,这些传统文化和技艺在传承与创新中正绽放着新的芳华。新会发布开设《新会非遗》专栏,带大家一一走近新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感受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凝聚新会高质量发展合力。
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司前温蛋卤制技艺
跟农历三月三吃鸡矢藤、端午节吃粽糍、中秋节吃月饼不同,司前温蛋没有时节限制,一年四季,但凡有喜庆宴席,温蛋绝对是一道意头吉利、备受欢迎的佳肴,也因此有一种说法:没吃过司前温蛋,不算来过司前。
关于司前温蛋的由来
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温蛋的由来
很久以前,何家初归媳妇河村梁氏第三天回门后,梁氏妈妈怕女儿在夫家受气,就在回门篮子里放了好多的礼品,让她带回何家。
回到何家的第二天,梁氏便是何家当家媳妇了。所谓当家要有当家样,怎样将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呢?她想到了妈妈的回门篮。
她逐一取出回礼篮里的礼品,里面有烧猪一大块、活鸡一对、煎对六十只、嫁女饼三十个、寿桃(喜事用的包子)二十个,还有红豆、绿豆、黑豆、香叶、桂皮、小茴香、大茴香等等,在篮的最底层,妈妈还放了十几个她最爱吃的土鸡蛋。
看着一大堆食材,梁氏明白妈妈的用心良苦。妈妈知道自己不会做餸,不会煲汤,特意放了这么多调味料和汤料,鸡蛋是妈妈怕自己在婆家吃不到而特意放的。
第一次在婆家下厨,正是家婆回娘家三拜的日子,需要煮一席餸,6个菜品。怎样才能煮好第一餐饭呢?梁氏思来想去终于想到妈妈平时煲姜醋蛋的方法,于是,她将所有鸡蛋用水煮开,剥皮,再用妈妈给的香叶、桂皮、小茴香、八角、黑豆,加上生姜、蒜、冰片糖慢火“温”煮,水开气出,香飘满屋。煮到水干后出锅,闻之芳香扑鼻,食之回味无穷。
家婆问梁氏:这是什么蛋竟然如此好吃?因为鸡蛋是慢慢“温”出来的,梁氏便告诉家婆是这是“温蛋”。回娘家三拜的家婆,急着告诉别人自己娶了一个贤惠能干的媳妇,便就带上了“温蛋”、烧猪、鸡、细粉、腐竹和发菜。三拜时家婆许愿如果明年能抱上男孙,以后回来三拜也带这此菜式。
也许是温蛋香味感动了祖先又或者巧合,梁氏第二年真抱上了大胖小子。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都说用“烧猪”、“温蛋”、“鸡”祭祖很灵,人们争相向梁氏请教温蛋的制作方法,从此,温蛋的制作方法便流传开来,成为当地的一道特色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