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2/12/27 热度: 4665
新会,是南粤历史文化名城,千年文脉,源远流长。在绵延16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给我们留下了种类繁多、风格独特、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新会人融入血脉的共同记忆和文化基因。目前,我区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4个,省级非遗项目6个,数量居全市第一。如今,这些传统文化和技艺在传承与创新中正绽放着新的芳华。新会发布开设《新会非遗》专栏,带大家一一走近新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感受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凝聚新会高质量发展合力。
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茅龙笔书法
一挥一划,笔走龙游
牵丝飞白,飘逸狂放
茅龙笔起源于明代,已有五百多年历史,它以新会圭峰山茅草为主要材料,经多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是传统手工制作的典范,是以植物纤维创新制笔的杰出代表,因其创始人是明代理学家、诗人、书法家陈白沙先生(陈献章),因此又称“白沙茅龙笔”。白沙先生用茅龙笔写出来的书法生辣野趣,刚劲有力,在当时蜚声全国,影响深远,有“岭南一人”之誉。
用茅龙笔书写的书法,笔锋特别,笔划中留有空隙,形成其它书法难有的“飞白”,笔画顿挫、拙重,别具一格。当年茅龙笔的发明,开创了茅龙书法艺术,震撼了书法界,一洗元代以来柔弱萎靡的书风,确立了岭南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白沙先生的“茅龙书”“奇气千万丈”(《广东新语》),留下“茅龙经典”20多件,其代表作《慈元庙碑》《种萆麻》等都是精品中之精品,为国家珍贵文物。茅龙笔古朴雅致,笔锋修长,极富弹性;笔触苍涩,牵丝飞白相得益彰,宜于行草书体,亦可勾勒山水国画。
传统的茅龙笔
如经典传世,闪闪发光
又如传奇隽永,久久弥香
随着越来越多的书画爱好者使用茅龙笔
展现茅龙笔的魅力所在
相信茅龙笔及其书画艺术这朵鲜花
一定会绽放得更加灿烂
让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弘扬和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