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3/04/13 热度: 9315
四月读书会
本期推荐
《长安的荔枝》《远游无处不销魂》《诗云》
活动时间:2023.4.15 09:30AM
主办单位:新会文化馆
活动地点:新会文旅展陈馆
《长安的荔枝》,2021年11月出版,作者是马伯庸。讲述一项鲜荔枝运送千里之距的艰难差事,以微观人事折射大唐宏观社会。
马伯庸——高产作家,几乎一年一本,11天写就《长安的荔枝》。
2022年,马伯庸连续出版两部小说《大医》和《长安的荔枝》,前者聚焦清末民初的医疗与公共卫生事件,后者书写唐代小吏运送荔枝的故事。《长安的荔枝》沿袭他一贯的写作风格,在真实历史的大背景下,讲述了唐朝的一个小吏司农寺上林署令李善德,如何在官场和职场中挣扎求生,从岭南运送新鲜荔枝到长安为贵妃祝寿这个“不可能任务”的故事。
荔枝怎么送的?走水路还是旱路?运送过程中的马匹怎样调度?史书中对于将荔枝献于杨贵妃的细节记录寥寥无几,这也是马伯庸最为关心的:“人们在谈论‘一骑红尘妃子笑’时,大都关注‘妃子笑’,却很少有人关注‘一骑’。那个时代,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没有先进的保鲜技术,负责运荔枝的‘快递小哥’要保证新鲜得付出多大努力?”
唐朝小吏李善德用11天将荔枝从岭南运到长安,马伯庸的写作也仅用了11天,一气呵成写完七万多字的小说。书出版了四五个月,卖了近70万册,这是马伯庸没有想到的。
马伯庸出书快,背后却是长期的积累。在马伯庸看来,读书要尽量读得杂、读得广,形成积累,这种积累说不定哪天就会成为灵感爆发的源头。“就像《长安的荔枝》,我花了11天写完,但也可以说我花了11年去准备。”他说,早在写《长安十二时辰》的时候就查阅了大量资料,了解唐朝长安的方方面面,唐朝人的衣食住行、生活细节,而且他出去旅游,喜欢跟当地人聊天,了解风土人情,包括地名典故等,比如荔枝,他就是去广东旅游的时候,向当地人了解到很多知识。所以,到了写《长安的荔枝》的时候他可以文不加点,不用临时查资料,“所有的资料都在我心中了,我可以一口气写完”。
马伯庸说,长期对各种杂七杂八知识的积累关键是要有好奇心,比如到一个地方后,愿意去了解各种背后的故事。“要问我写作的原动力在哪,其实很简单,就是好奇心。如果大家有兴趣从事写作的话,最起码一点,你对于这个世界要有足够的好奇心,好奇心够了,就能写出好东西。”
您有喜欢的文学作品想要分享吗?带着书本来吧, 一起分享您的读后体会!我们这里有文学协会会员,文学爱好者,有编剧、作家等,4月15日,玉湖小苑,与您带着思考开启文学之旅!
首期特邀嘉宾
明明, 曾任新会侨报总编辑、新会文学协会会长。现为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退休后任新会机电职校教员。著有散文集《震撼心灵的刹那》、《远游无处不销魂》、《情感空间》等。我们邀请明明老师作为首期特邀嘉宾,讲述他这些年来创作路上的心得体会,跟观众们分享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对于中年的我来说,过去的得与失、名与利,都已烟消云散,而情感牵挂,却依然是我挥之不去的人生况味。
——明明《谁是你最牵挂的人?》
除了特邀嘉宾,这次还有网络作家南湘子等写作者参加本次读书会,除了分享《长安的荔枝》读后感,还会分享刘慈欣的《诗云》等。
嘉宾
南湘子,姓名:李漫霞。广东省网络作家协会会员,代表作《海棠花木深》《再来一坛女儿红》《女祸》《君临天下》,散文录入《哲思》《意林》等。微电影《怕人寻问,咽泪装欢》正在拍摄中。
阅读是隔着一个时空与另一个人的对话,如果能在那场谈话中起到审视自己的作用,那么便没有辜负这场文字的邀约。
——南湘子《关于阅读那些事》
您想了解更多具体细节吗,赶紧关注我们公众号参与报名吧!
报名指南
报名人数:20人(报满即止)
报名时间:4月13日早上9时-4月15日早上8时
报名方式:长按识别二维码,填写报名信息
地址:玉湖小苑新会文旅展陈馆
△活动预约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