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5/03/18 热度: 2120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官网发布《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公布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
通知指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有关规定,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能力水平,保护和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开展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工作。
经推荐申报、材料复核、专家初评、社会公示、评审委员会审议等程序,确定了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942人。
其中,新会共有3人
成功入选!
以下为具体名单
↓↓↓
跟着小编
一起来认识这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蔡李佛拳
蔡李佛拳是岭南拳术流派之一,由江门新会崖西京梅村人陈享于清代道光十六年(1836)始创。
蔡李佛拳拳术体系庞大,有拳术39套,对拆类54套,器械类64套(其中棍术14套),桩类练习法18套(俗称“十八木人桩”),狮艺套路9套,内功练习套路等共193套。技击手法30种,掌法28种,桥法29种,槌(拳)法35种,身法14种,腿法16种,步法18种。它以“域”“的”“益”“吓”“鹤”五音为标式,有听发声为“益”“的”“域”三声者,则可知其为蔡李佛派之说。总体来说,蔡李佛拳套路繁多,内容丰富,手法着重攻防配合,步法灵活而稳健,发劲刚中带柔,讲究发声与动作的配合,要求发声以助威,发声以助势。动作舒展大方,拳路气势磅礴。
蔡李佛拳创立至今逾180多年,传人遍布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武术传播上有“北有太极、南有蔡李佛”之说。这一拳术是广东武术史上传播最广泛的南拳拳种之一,历经百多年风雨仍根叶丰茂,青春常在。
白沙茅龙笔制作技艺
白沙茅龙笔起源于明代,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白沙茅龙笔的创始人是明代理学家、诗人、书法家陈献章,号白沙先生,笔即由此而得名。白沙茅龙笔系以新会圭峰的茅草为主要材料,经多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这种笔的制作成功开创了以植物纤维制笔的新途径,成为传统手工艺的杰出代表。
白沙茅龙笔古朴雅致,笔锋极富弹性。笔触苍涩,牵丝、飞白效果极佳,宜作行草,亦可用以勾勒山水。由于茅龙笔的笔锋富有弹性,笔画顿挫拙重,别具一格。以茅龙笔书写的作品刚劲有力,气势豪放。陈白沙的“茅龙书”代表作《慈元庙碑》《种蓖麻诗卷》等清奇瑰伟,纵横开阖,是珍贵的艺术文物。茅龙笔做工考究,豪华高雅,古朴大方,极富自然美感。
中药炮制技艺(新会陈皮炮制技艺)
“一两陈皮一两金,百年陈皮胜黄金。”新会陈皮炮制技艺,是江门市新会区民间世代传承数百年的传统药材炮制技艺,将当地特产新会柑经开皮、晒制、陈化等程序,精心制成“新会陈皮”,供药用和日常烹调。
新会陈皮是广东十大南药之一,于2016年成为首批广东省岭南中药材立法保护品种,《本草纲目》《中医手册》等都记录了新会陈皮的药用功能,其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功效。经严密考究炮制出来的新会陈皮药用价值高、应用广泛。2006年10月,新会陈皮获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16年成为首批广东省岭南中药材立法保护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