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0/06/29
安徽“刘氏兄弟”案、江西陈辉民案、四川饶拾元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白波案……这些社会高度关注的涉黑涉恶案件是如何依法办理的?
6月28日上午,全国扫黑办召开挂牌督办案件第2次新闻发布会,发布了这4起案件办理情况。安徽、江西、四川、新疆生产建设兵团4地扫黑领导小组负责同志通过视频连线,向新闻媒体介绍了相关案件办理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中央政法委秘书长、全国扫黑办主任陈一新在发布会上公布了全国扫黑办挂牌督办案件的督办进展。 ——111起案件中,已办结23起,尚在审判阶段41起、审查起诉阶段22起、侦查阶段25起; ——抓捕犯罪嫌疑人8671人; ——46名目标逃犯已抓捕归案18名; ——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资产1088亿余元; ——立案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3341人。
这些数字反映了怎样的趋势,发出了怎样的信号?陈一新在发布会上向媒体作出详细解读。 当前挂牌督办案件的形势: “六大态势”日趋明显、进展加快
——“领导包案、靠前指挥”的攻坚态势。全国扫黑办主任、副主任都明确包案督办大要案,并通过视频调度、现场督办、请过来研究等方式,既给办案主体责任单位加油鼓劲,又精准指导解决难点堵点问题,有的案件审讯取得关键突破,有的“保护伞”应声落马。各省(区、市)、各地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将加快办理挂牌督办案件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直接检验,切实担当履责,带动形成了攻城拔寨之势。 ——“纪委领衔、强力打伞”的扫荡态势。安徽针对蚌埠“刘氏兄弟”长期盘踞一方、官黑勾结,省纪委监委主要负责同志直接领办,以纪检的威力消除办案的阻力,推动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及“保护伞”60人,其中厅级干部1人,县处级干部19人,实现了以打伞促扫黑、黑恶势力与“保护伞”一窝端的良好效果。近期,还有辽宁、甘肃等多地纪委书记领衔包案,推动“打伞破网”不断取得新突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5月当月处理人数,环比增长了42.5%,对黑恶势力及“保护伞”形成了强大震慑。
——“以案促改、以点带面”的整治态势。江西率先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出台《关于打击防范黑恶违法犯罪推动长效常治的指导意见》,对全省社会治安、工程建设等15个行业领域,开展靶向整治,清理“顽瘴痼疾”。各地各有关部门坚持边打边治边建,打击了一批破坏市场秩序的黑恶势力,整治了一批行业领域乱象,完善了一批行业监管制度,进一步净化了营商环境,保障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慎终如始、持续加力”的奋进态势。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部分群众担心专项斗争会力度降低、战果消减。今年以来,全国扫黑办先后召开第9次主任会、挂牌督办案件推进会、新闻发布会、重点地市督办会,部署开展“六清行动”,打好挂牌督办“十项举措”组合拳,建立定期新闻发布机制,推动重点地市迎头赶上,特别是4月27日对38起新挂牌案件公开征集线索,按下了大案攻坚的“快进键”。各地群众踊跃提供举报线索,全国扫黑办12337举报平台4月接收线索,比2月、3月分别增长了60%、24%。不少网友评价:“扫黑除恶不是一阵风,是真扫黑、扫真黑!”许多工作一度存在短板的地市,更是自我加压、全力赶超,扫黑除恶总决战正如火如荼开展。 下步挂牌督办案件工作: 聚焦“六度”统筹推进、强势发力 办好全国扫黑办挂牌督办案件,具有重要的标杆示范意义和关键的牵引推动作用。全国扫黑办将持续发挥带头作用,对在办的88起挂牌案件紧盯不放,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推动各地以挂牌案件为标杆,将每一起涉黑涉恶案件办成铁案,确保专项斗争圆满收官。 ——加快包案工作进度。针对部分挂牌大要案犯罪分子及其“保护伞”企图抗拒打击、拖延“过关”的问题,全国扫黑办将坚持依法严惩、除恶务尽,加大精准督导力度,营造坦白交代、认罪服法才是唯一出路的强大声势。各办案团队将按照包案专家意见,进一步完善审讯策略,加强教育感化,尽快推动案件取得突破。 ——提高依法办案精度。当前受疫情影响,许多涉黑涉恶案件无法正常进入庭审程序。政法机关要和疫情防控部门加强协调、排除障碍,有序推进黑恶案件侦诉审工作。全国扫黑办将进一步明确时间服从质量要求,指导各地把好案件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和法律适用关,确保每一起案件都办成铁案,带动全国万余起案件依法审结。
——加大行业治理力度。前不久,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召开第9次会议,部署开展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吹响了“长效常治”的冲锋号。全国扫黑办将认真梳理111起挂牌督办案件反映出的行业监管方面的问题,会同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向有关部委发出“三书一函”,推进加大对传统行业的粗放管理、资源行业的非法垄断、娱乐行业的藏污纳垢、新兴行业的野蛮生长问题的整治,彻底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
——增强舆论宣传热度。加大正面宣传引导力度,通过新闻发布会、融媒体宣传、专题宣讲、公开曝光等办法,大力宣传专项斗争的重大意义、重大部署、重大战果,彰显党中央涤荡黑恶的坚定决心,营造强大舆论氛围。加强“以案说法”式的报道,努力将典型案件报道转化为法治公开课,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对法治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