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公告

【乡村游】探秘司前不可移动文物⑨:沙坪文物

日期: 2020/07/18



七月,山河、信念、诗篇都格外昂扬;七月,生命、万物和青春都格外蓬勃。这个七月,小编带大家认识家乡司前的37处不可移动文物。

时光匆匆,经不住似水流年岁月变迁。

转眼间,七月已过半,前几期介绍了古庙宇和古桥,是不是没想到司前镇历史遗迹文物这么丰富呢。小编今天带大家走进小坪村沙坪里,认识两处不可移动文物。

来到沙坪里,一眼就能看到屹立在榕树旁的沙坪门楼。门楼作为中国传统建筑之一,它还叫作牌楼,门楼亦是有纪念性及象征性的建筑。


沙坪门楼建于清光绪二年(1876),现正常使用。坐西北向东南,平面为长方形,面阔4.86米,进深4.43米,建筑占地面积21.52平方米。砖木结构,青砖墙身,二层通高约9.5米。屋顶为硬山顶,筒板瓦屋面。

首层前后有门口,正门石匾额有“沙坪乡”3个大字,上款为“光绪丙子年建”,下款为“钟应元书”。二楼为值班、警卫之用,内部有木梯上楼。二层各面均有窗户。该门楼扼守沙坪村的乡道,在护村防盗方面发挥作用,有地方名人的题字,兼有交通和护村的功能,具有文物价值。2012年被列入不可移动文物。

介绍完沙坪门楼,小编继续到下一处不可移动文物黄家祠。

祠堂,作为中国民间保存最好的一种古建筑群体,留给后人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千秋功过,于祠堂可见一斑,华夏祖先,从祠堂可知谱序流传,小编就带大家走进黄家祠。


▲沙坪黄家祠 正门

沙坪黄家祠,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司前镇小坪村沙坪里。始建于明成化七年(1471),清乾隆十六年(1751)重建,光绪三十三年(1907)维修,曾用为粮仓,现作村民活动场所。坐西北向东南,三路三进,通面阔19.2米,通进深41.7米,占地面积800平方米,后堂高6.8米。


▲精湛雕刻 摄影作者:杨均源

祠堂构成由前堂、中堂、后堂三部分组成;砖木结构,硬山顶,卷尾龙船脊,筒板瓦屋面,青砖砌墙身,砂岩石块勒脚。前堂头门木匾额刻“黄家祠”,前堂正门右侧上联“蔭承漕運”,左侧下联“基創沙坪”;门顶有三幅精美画壁,中幅为双龙戏珠,左右两幅为八仙游乐图(左四仙、右四仙)。高台基,两侧有红砂岩石包台,门廊梁架雕刻精美。


▲中堂《崇德堂》 摄影作者:黄乔兴

门厅有屏门挡中,两侧为耳室。耳室墙上嵌有两碑,记载乾隆及光绪两朝时重修祠堂的历史。天井地面铺麻石块。中堂称“祟德堂”,为十三步架,圆形木柱,前檐有砂岩石栏板。两廊为卷棚顶,承六檩。后堂为十三步架,设神龛奉祖先牌位。两路为厢房,三进,硬山搁檩式,两天井。

沙坪黄家祠至今已有540多年历史,现祠堂保存较好,规模较大,建筑上保存明末清初的特点,具有较重要的文物价值。2012年被列入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

沙坪村黄家祠作为司前镇历史建筑文物,且保存完好的祠堂之一,一直有着它的历史故事,期待您们来聆听吧!


温馨提示:

文明出行,从我做起!

破坏文物,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