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务公开

【开学提醒】迎接新学期,学生、家长都该看看!

日期: 2020/08/30


转眼间,暑假已经接近尾声

面对新学期的到来

孩子容易产生对上学的抵触心理

出现不良的情绪问题,如何应对呢?

一起听听医生怎么说

从悠长假期迅速进入上学状态,医生表示,孩子从自由的环境转换到受束缚的环境,难免会出现焦虑情绪,可能会通过躯干行为把不适表现出来。

新会区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张伟新:“小学和幼儿园的学生,开学会出现焦虑的情绪,因为离开家里舒适的环境,去到受束缚的环境,就会出现焦虑的情绪。但是这个焦虑情绪,孩子不会表达出来,他们会通过躯体的不适表现出来,比如做出咳嗽、清咽的动作,有的孩子回到学校会出现腹痛症状。”


医生表示,如果孩子出现这些症状,家长不必过于担心,放松心情,关注孩子状态,耐心引导,同时要主动跟学校沟通,留意孩子在校的状态。

新会区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张伟新:“如果是第一次出现这些情况,可以选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家长自己先放松心情,在孩子身旁观察,孩子是否在放松的状态和环境之下就不会出现明显的咳嗽和腹痛,如果是的话,那么孩子就是出现焦虑情绪才引起的,随着年龄增长,这些症状就会消失。”

医生提醒,在这个时候,家长的心态很重要,越是紧张,越是关注,孩子这些不适的表现就越是明显。所以,家长还是要以鼓励为主,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让孩子有一个过渡期去适应。



现在已进入了开学倒计时

新学期的防疫工作

依然不可松懈!

家长们赶紧看看吧


开学前后要的东西,准备好了吗?




开学前

返校前做好健康监测,并按要求做好健康申报和健康管理工作,家长应该及时为孩子持续填报近14天的身体健康状况以及中高风险地区的旅居史。


开学后

提醒孩子要听从校园相应管理要求,科学佩戴口罩。出现不适应及时报告班主任。家长也要与学校加强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健康情况。如果孩子出现发热、干咳等不适症状,应暂缓返校、及时就医,不要让孩子带病上课。


娃的卫生习惯,做到位了吗?

家长应做好带头作用,与孩子一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

学会正确洗手

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到校后,都要及时洗手,用肥皂或是含酒精的洗手液流动水洗手。


少聚集、保持社交距离

少去人群密集场所,尽量避免触碰公共物品(如电梯按钮、电梯扶手等)。也要教会孩子在学校要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不串座、不串班、不打闹。在饭堂进餐要避免扎堆,减少交谈。

注意咳嗽礼仪

在打喷嚏或咳嗽时,要使用纸巾或弯曲手肘掩盖口鼻。用过的纸巾应丢弃在垃圾箱内,然后彻底清洗双手。

该怎么戴口罩,娃清楚吗


  • 学生应当随身备用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低风险地区校园内学生无需佩戴口罩。

  • 如果学生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应当立即做好佩戴口罩等防护措施,并报告班主任。

  • 学生在上下学途中,如果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应全程佩戴口罩。


特别提醒

境外师生未接到学校通知一律不返校。

返校前确保身体状况良好,返校途中做好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测。返校时按照有关要求向学校出示核酸检测证明材料。



5个“健康秘籍”,家长要记住!


在家通风

注意家居清洁、消毒、通风,每天室内开窗通风至少三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务必确保空气保持流通状态。

合理饮食

注意孩子营养膳食,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注意营养均衡

作息规律

在开学前的一到两周,督促孩子调整作息时间,逐步适应开学后的节奏,用最佳的状态迎接新学期的到来。开学后也要保持规律作息,少熬夜。

适当锻炼

平时鼓励孩子适当进行一些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升免疫能力。

及时就医

如孩子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或者有流涕、腹痛、腹泻、嗅觉或味觉减退/丧失等情况,应戴上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及时到附近发热门诊就诊。


学生返校

饮食安全也非常重要

学校食堂防风险


学校要把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职责落实到位。

开学前做好风险排查



要组织对学校食堂进行全面检查,完善卫生设施,按规定对相关场所、设施和餐用具进行维护、保养、清洗、消毒和保洁;全面检查库房和加工场所内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及时清理处置过期、变质等不合格物品并做好登记,防止库存时间久、过期变质的食品原料进入加工环节,尤其是米、面、油等大宗食材以及干蘑菇、木耳、花生等易受潮霉变的食材,对冷冻冷藏的食材查验是否符合贮藏温度要求,是否超保质期或发生变质。


注重加强人员管理



及时召集食品安全管理员和从业人员培训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知识,强调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并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健康监测和日常管理。


确保做到规范操作



严格执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落实场所及设施设备清洗消毒、维修保养校验、原料采购至供餐全过程控制管理、餐饮具清洗消毒、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留样及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培训等制度;


把好食品原料采购进货关,从正规渠道进货,按规定索证索票并进行检查;


不得制售冷荤类食品、生食类食品、裱花蛋糕,不得加工制作四季豆、鲜黄花菜、野生蘑菇、发芽土豆以及禁止加工制作、外购三明治等高风险食品;


不用五指毛桃等中药材煮汤,避免误采误食有毒植物引起食物中毒;


按要求储存和加工湿米粉,严防米酵菌酸毒素引发食物中毒事件;


防止生熟食品交叉污染,烹饪食品时做到烧熟煮透;


采购及规范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清洁消毒产品,并将清洁消毒产品与食品分开存放,避免食物受到污染。


切实降低集聚风险



采取分散用餐或错峰用餐方式,避免集聚用餐。


加强节约美德教育



在食堂醒目位置张贴节约标识、在菜单上标明食材份量,引导学生按需用餐,适量点餐,深入推进“光盘行动”。



校园周边要留心

疫情防控期间,校园周边食品经营者要严格落实防控措施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加强场所清洗消毒和人员健康监测,学校师生也应尽量少去或不去校园周边用餐或购买零食食用。


需要在校外就餐时



应选择到持有《食品经营许可证》(相关证件在有效期内)的餐饮单位就餐,不到无证小店和街边小摊就餐,可寻找“笑脸”就餐,尽量选择到食品安全量化等级为B级以上(“大笑”“微笑”)的食品经营单位就餐。


需要网络订餐时



应选择合法合规的供餐单位,注意查看店铺“商家信息”模块中的食品经营许可证和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营业执照信息,特别要留意食品经营范围和食品经营许可证有效期等关键信息,且少订购高风险食品(如四季豆、鲜黄花菜、生食冷食类),验收后尽快食用,并保留相关消费凭证,以备维权所需。


需要购买零食时



要到持有有效《食品经营许可证》的食品经营单位购买,要查看标签标识,观察是否新鲜,是否在保质期内,包装是否完整无损、有无鼓包(涨袋、胖听)、有无颜色变化、有无出现异味等现象,不贪便宜购买“五毛食品”,不购买“三无”食品。



居家烹饪有讲究

在家制备餐食时,应洗净双手,厨具和餐饮具等要清洁并生熟分开。挑选新鲜、卫生的原材料,认真清洗并做到烧熟煮透,凉菜要现做现吃。


加工后的成品、半成品、原料应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卫生习惯要养成

注意勤洗手,餐前便后必洗手,不偏食挑食,不暴饮暴食,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物,不吃新奇食物(如野果、野味),不买、不吃“三无”食品和过期食品,以降低“病从口入”的风险。



日常饮食要均衡

家长和学校应重视学生的一日三餐,谷物、肉类、蛋、奶制品和新鲜蔬菜、水果等搭配合理,充分保证能量、优质蛋白和膳食纤维的充分摄入。冷饮、冰淇淋等寒凉食品少吃或不吃,避免食用生食鲜肉制品、水产品等。零食可在两餐之间适当食用,睡前不吃零食,以免造成肠胃负担,引起失眠、龋齿等。


新的学期,新的开始

同学们要调整心态,做好准备

迎接新学期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