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建设

以乡村人才振兴,促乡村产业兴旺

睦洲镇位于新会区东部,行政区域总面积79.80平方公里,在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还是一个农业大镇,共有15条行政村,户籍人口4.4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9万人,占比88%。睦洲镇农业主要以水产养殖和苗木种植为主,其中基本农田2.9万亩,水产养殖面积近3万亩,苗木种植面积6千多亩。

近年来,新会区睦洲镇主动谋划,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积极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激发乡村产业发展潜能,为持续促进乡村产业兴旺提供人才支撑,激活乡村人才振兴“一池春水”。


广开门路“引”才,培育乡村发展“引路人”

睦洲镇坚持党建引领,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宽阔的渠道打造一支群众口碑好、政治素养高、做事能力强、政绩较突出的农村干部队伍。

一是选优配强村“两委”干部。深入实施党组织“头雁工程”,15条行政村全面推行“一肩挑”,新一届的农村“两委”干部平均年龄下降11岁,大专以上学历占比提升63%,选拔7名兵书记,占比50%,头雁引领配强队伍,干部素质、工作作风和能力进一步提升。


△睦洲镇组织开展“头雁沙龙”交流会


二是大力引进本土人才。实施党员人才回乡计划、乡村振兴纳才计划,成立睦洲籍大学生联谊会,培养大学生热爱家乡、服务社会、共建美好家园的良好情感,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现已吸引10名本地大学生回乡发展,培养中青年后备干部49名。

三是深化“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建立青年教育培训基地,以“团课+户外拓展”方式,推动人才工作创新发展;丰富和完善村两委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带动乡村发展。

创新思路“育”才,培育乡村产业“接班人”

睦洲镇通过“两个强化”不断推动人才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团队,不断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一是强化智慧平台,示范学习共成长。一方面依托“广东精勤农民网络培训学院”和“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公益性学习平台,农民可根据自身需要进行“点餐式”学习,另一方面发挥镇水产协会、成人学校等组织力量,以水产养殖业、种植业为主导产业,组织开展农业实用技术专题培训,通过理论课堂、田间课堂、现场观摩学习等方式,围绕种养殖技术、绿色防控技术、电子商务、休闲农业、现代农业经营管理等内容,助推更多的种植、养殖农民带动家庭、地区的经济发展,从而真正带动整个农业的健康发展,目前每年累计培训人数达500多人次。

△助农服务平台现场操作培训


二是强化内部培训,提升能力素养。借助广东省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的开展,邀请有文化基础、有技能专长的农业经营主体到省内高校进行再学习,通过“分阶段、重实训、参与式”模式,以加强综合素质、专业能力、能力拓展等内容为重点,大力培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和农业职业经理人;同时开展“乡村工匠”人才培训活动,在2021年“乡村工匠”职称评审中,已有6人获工程师职称,17人获助理工程师职称,27人获技术员职称,不断培育适应时代发展的乡村产业“接班人”。

开辟新路“用”才,培育乡村振兴“合伙人”

睦洲镇不断深化村企合作模式,通过引入知名企业、重点项目等,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多赢格局,有效解决农村理人才匮乏等难题,在实践中探索出人才促乡村振兴的新模式。

通过与企业联合,形成“一村一文化、一村一特色”的乡村旅游格局。例如,南安村,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的南安村与广东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对接,进行村庄整体布局规划,通过“三旧”改造有效盘活废旧粮仓、知青馆,建成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与和美旅游发展公司、豪大叔三农产业公司、新会蒲公英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中心等合作,通过打造800亩现代休闲生态农田综合体、建成户外拓展基地、举办水果节等,每年吸引游客量约20万人次,带动村集体收入及个体经济收入逐年增长。石板沙村,誉为“活的疍家水乡”石板沙村,引进源汇、朗盈文旅等公司,开发主题民宿、粤书吧、疍家文化馆等特色旅游体验项目,成功创建国家3A旅游景区,每年吸引约30万游客,推动旅游经济收入达1500万元。莲子塘村,有“乡村大地艺术村落”之称的莲子塘村与蒲公英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中心、卢行知教育等合作,建设红色体验基地,成为江门地区“党史学习”的网红打卡点,接待团体100多批次,共5962人,收入150多万元,成为莲子塘村旅游经济收入的新增长点。



人才兴,产业兴;人才强,乡村强。睦洲镇将秉承以“工匠精神”培育“乡村工匠”,不断壮大乡村人才队伍,为建设“首善之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上一条:葵乡文化艺术节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