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2/07/15
新会区工业企业疫情防控管理工作指引(第二版)
当前,国内新冠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为做好我区工业企业疫情防控工作,根据有关文件精神,新会区科工商务局出台工业企业第二版工作指引,共五大方面:
(一)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
区内各工业企业需成立以企业法定代表人为疫情防控第一负责人的防控工作专班,组织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并抓好实施。
做好口罩、洗手液、消毒剂和非接触式温度计等防疫物资储备,确保能够及时科学有效应对突发情况。
从实从细做好员工、企业疫情防控管理工作。
(二)强化企业人员管理
一是加强来(返)江人员管理。倡导外市来(返)江员工进行核酸“3天两检”,并做好自我健康监测。期间建议不聚集,不串门,不去人员密集的场所,外出时严格做好个人防护。
二是对员工去向登记造册和制定外出报备制度鼓励运用数字化手段进行管理。
三是做好疫苗接种。对符合新冠病毒疫苗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条件的员工,及时督促落实“应接必接”,对新入职人员及时开展查漏补种。
四是重点岗位工作人员工作时需加强个人防护。重点岗位人员:跨境交通工具司乘、保洁、维修等人员;进口物品搬运人员;进口冷链食品储存加工企业一线人员;装修装卸服务人员。重点岗位人员搬运、加工进口物品前,结合自身的工作岗位性质、风险等级戴医用外科口罩、N95/KN95 颗粒物防护口罩或以上级别口罩,戴一次性手套。口罩弄湿或弄脏后,及时更换。
五是加强员工个人防护,员工是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要强化自我防护,及时进行手卫生。
六是加强常态化培训。充分利用电子屏、内部邮件等宣传科学防控措施,将疫情防控知识纳入企业职工常态化培训。
(三)强化涉疫风险区域及境外物资疫情防控
一是建立流向台账,建立详细的货物流向台账,做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管理台账。
二是加强消杀,涉疫风险区域及境外货物表面的消毒,做好预防性消毒及终末消毒,按要求做好消毒过程评价和记录。
三是接触人员管理。安排相对固定人员负责涉疫风险区域及境外物资处理,对作业员工每周开展两次核酸检测,督促作业员工正确佩戴口罩、手套、隔离衣,避免用手接触眼、鼻、口。
四是设置固定场所。安排相对独立的区域设置固定场所,对涉疫风险区域及境外物资进行接收、装卸、贮存、拆封、消毒等,并加强对该固定场所的消毒工作。
(四)强化场所管理
一要划定独立区域。对进口货物划定装卸区、贮存区、拆封区等独立区域,设置明显警示标识,及时对各独立区域进行消毒。
二要加强贮存设施消杀。每周对仓库内部环境、货架等进行清洁消毒。
三要加强对办公场所、生产车间、会议场所及其他活动场所和物品的清洁消毒。适当增加消毒频次,加强企业内通风换气。提倡采用视频、电话等线上会议,减少人员聚集活动。
四要加强厂区管理。各工业企业对进入厂区员工进行体温检测,对来访人员严格执行“戴口罩、扫场所码、测温、登记”等措施。厂区门口应设置临时观察点并配备必要的防疫处置条件,体温异常或者“黄码、红码”人员,应暂时安置到临时观察点进行隔离,并报企业防控工作专班处置。企业通勤车应加强通风消毒,员工上车前须完成“测温、验码”等措施。
五要加强食堂就餐管理。各工业企业要保持员工食堂清洁卫生,加强通风消毒。配备足够的洗手液,保证水龙头等供水设施正常工作,有条件时可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或感应式手消毒设备。做好炊具餐具消毒,取餐时保持一米间隔,餐桌须加装隔离板,鼓励采取分餐、错峰用餐,减少堂食和交流。食品等原料从正规渠道采购,保证来源可追溯。
六要加强宿舍管理。改善员工宿舍或临时居所的居住环境和卫生设施。
七要做好垃圾收集处理。加强垃圾分类收集、及时清运,并做好垃圾盛装容器的清洁消毒。
(五)强化应急处置
一要设立隔离观察区域。设立隔离观察区并配备有效防疫用品。
二要减少接触和扩散。发现新冠肺炎可疑症状员工后,其工作岗位和宿舍人员应加强自我健康监测,排除风险前尽量减少接触他人,做好个人防护。
三要做好发现病例后的应对处置。企业内一旦发现新冠肺炎病例(含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要迅速完成常态和应急机制转换,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疫点消毒等工作。根据处置要求,及时关闭工作场所。
四要开展应急演练。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和本工作指引要求,制定应急预案,确保有效运转。适时开展应急演练,确保每个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熟悉疫情防控应急各项流程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