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公告

【文物保护】古树参天犹青绿,遗址旧地换新装

日期: 2022/08/17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习总书记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论述,高度概括了文物保护工作的重大意义。

司前,一个有着1800年历史的古镇,镇内文物众多,类型各异,有遗址碉楼,有古桥旧井,也有祠堂庙宇;有基本保留历史原貌的,也有被时代潮流冲洗得只剩下遗迹的。在这些文物当中,有一处寺庙遗址显得非常特别,它就是慧龙寺遗址。


慧龙寺遗址航拍图

慧龙寺遗址位于司前镇昆仑村凤岗里的一处土墩上,三面环水,宽65.9米,深96.2米,分布面积约6300平方米,遍布砂岩佛像、石柱、莲花柱础、石碑、瓷片及地基等寺庙遗存物。山门前种有两棵高大的菩提树,为清代一位梁姓翰林从印度带回树苗种下的,至今树龄170多年,为原慧龙寺的标志。


百年菩提树

慧龙寺原称月华寺,始建于唐代元和年间(806-820)的佛教禅寺,唐宪宗赐“月华寺”匾额,它的创立和发展,与禅宗“七祖”神会、“证悟大师”行宣等名僧有关,它历代香火鼎盛,为南粤名寺之一;宋景祐年间(1034-1038)僧行宣重兴,后坐化于此,后人又称为“慧龙寺”,元至正年间(1335-1340)僧慧济重修,曾为新会第二大寺院,毁于20世纪60年代。该遗址历史明晰,遗存丰富,对研究古代新会寺庙建筑有较重要的文物价值。2004年新会区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为了做好慧龙寺遗址的保护工作,更好地保存司前历史和文脉,本月初,在区文广旅体局的指导下,镇文体服务中心已完成了慧龙寺遗址的围蔽工程,按照寺庙原建筑范围用铁网进行围蔽,同时,在遗址上安装了宣传栏,对遗址的历史、保护范围、保护要求等方面作了明确的标示,这对提升我镇文物保护工作水平、提高群众文物保护意识有着重要的作用。


 来源:镇文体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