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19/02/19
2月18日下午
大泽镇同和客家村
民间闹元宵活动顺利开启了!
一连两日红红火火“闹”元宵!
大泽镇同和客家村民有“元宵大过年”的说法,因而正月十五闹元宵,家家户户比过春节还热闹。此风俗世代相传,一直延至今天。
闹元宵在农历正月十四已拉开序幕,今年,村中心公交车终点站的大空地上还特别搭建了舞台,节日气氛更加浓厚!下午3时许,各家的主妇们挑起用两个装着拜祭福仙娘娘的供品的篮子,来到村中心公交车终点站的空地上集中。
随着阵阵鞭炮声、锣鼓声,醒狮起舞,聚集在一起的村妇们挑起蓝子,依次排好队伍,在大空地上连续转几个大圈子。
随后醒狮带引村妇们一个跟着一个,到后山上的仙娘庙去拜祭仙娘。
同和客家村活动已成为大泽镇民俗活动中规模最大、场面最热闹、影响最广的活动。不但本地的男女老少积极参与或者翘首观看,还吸引近众多乡亲回乡,更能“引诱”众多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和摄影发烧友施展自己的才华。
今年闹元宵活动现场——仙娘庙旁开设了传统小食区,主要展销客家村的传统美食——艾角,村民将制好的艾角,一个个放进预先放好与艾角大小的芭蕉叶或树叶的蒸具里,然后放到大锅里蒸。蒸熟上锅后,趁稍热吃口感特别好。
揭开锅盖,艾叶的阵阵清香扑鼻而来,浅尝一口,甜香的黄糖花生馅料与带点儿苦味的艾叶搭配相宜,既好吃又不腻。
农历元月十四,同和村还举行了客家特色围餐晚宴叙乡情。
晚宴后,还有葵乡曲艺团表演、客家山歌表演等文艺演出,精彩令人目不暇给!
而到了今天元宵节正日,热闹气氛更高涨,因为按照习俗,今日会举行庙会。
一大早,通往仙娘庙的山路上已是锣鼓不断、雄狮起舞,村民们抬着用红纸包裹着的大头烧猪,再次爬上仙娘庙。
此时,仙娘庙早已挤满前来祈福的村民,他们摆放好烧猪等,虔诚求福。
祈福仪式结束后,村民们把烧猪抬回村里,进行太公分猪肉,每户都能领到一份!而留在家里的村民也忙个不停。客人随到随吃,几乎一天到晚饭桌都围满了人,大家边吃边谈,互祝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除了庆祝元宵佳节
大泽镇同和客家村
也是一个游玩的好去处
快跟上小编
一起了解一个这个美丽的村落吧~
同和客家村位于大泽镇东北部,距镇政府约5公里。该村坐落山坡上,远观如虎伏地,虎爪张开,环抱村庄,因此取名叫虎爪村,解放后改称同和村。刘、温、李、郭、吕、占等姓先祖先从南雄珠玑巷迁至鹤山,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他们的家族后人由鹤山鹤城、共和、小官田等地的客家村迁此立村。
这是目前仍超千人规模的客家村落,依然保留独特的客家民风民情,在新会实属难得。
客家人
进入村里,虽然没有客家独有的围屋建筑,但留存着的泥砖屋也颇具特色。
厚重的黄泥砖墙,与婆娑的绿树相映,成为独特的风景。村民见面聊天,讲的是与新会话不同的客家方言。
辛勤的村民,烈日的照耀下,仍可见到村民田间劳作的身影。
古老的圣龙古庙,据牌匾上的字样,它在光绪甲辰年曾得以重修。
这里还留存着数十年前的建筑物,“同和知青场”字迹依稀可见。
村子周围有青山、溪水环绕,田园风光旖旎。
清澈的溪水在屋前流过。
流水淙淙,竹林幽幽。
乡间小路,翠色为伴。
竹影摇曳,掩映着树下人家。
林外屋门半掩,林内更有鸡鸣犬吠。
踏上山间小径,询问村民和护林员,终于在一山崖下找到传说中的“天井塘瀑布”。
这是同和的一大胜景,水从山上泻下,发出雷鸣般浩浩水声,如银链挂在悬崖上,极其壮观。
同和村至今还保留着有一处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五和二社旧址,它是周恩来总理当年视察五和二社时召开干部和群众座谈会的地方。始建于中华民国初期, 在上世纪50年代成为五和二社社委会办公场所,为典型的客家民居。
1958年7月,周恩来总理曾到同和(当时称之为大泽五和二社)视察,期间在五和二社社委会召开干部和群众座谈会,又到青年育种专家周汉华家中,与周汉华促膝谈心,详细了解有关杂交水稻良种培育情况等。
2013年3月旧址维修工程完工后,精选了有关当年周总理视察五和二社时的照片、题词和实物等历史资料重新布展。现已成为江门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新会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反腐倡廉教育基地。
到同和一游,除了重温周恩来总理当年视察五和二社走过的足迹、领略山青水秀的美景和客家风情之外,还可以到村内农庄里品尝各种极具地方特色风味的农家菜,大饱口福。现在区委已将同和村纳入圭峰山风景区统一规划范围,圭峰山西入口就设在靠近同和的五和农场处,于2017年1月26日正式开通。
同和客家村这么好玩!
赶紧约起来啦~
同时也祝大家元宵节快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