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钢百
冯钢百(1883-1984年),别名百练,号均石,广东新会古井区霞路乡田寮村下塘基人。幼年爱绘画,喜临摹。14岁到广州做童工,曾拜袁祖述为师,学 习绘人像。18岁后,以真画像为职业。1905 年赴墨西哥,在洗衣店、餐馆做杂工,业余学绘画。 后人墨西哥国立美术学院习画,1911年毕业, 以成绩优异被美国驻墨国领事保荐赴美国深造,先后入旧金山卜忌利美术学院、 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又入纽约第九街学生美术研究院研究肖像画,都是半工半读。 这期间,他随美国名画家罗伯尔特·亨利习油画技术长达11年, 研究院历次评画,他的作品总是名列前茅。
1921年,冯钢百回国,受广州市教育局长许崇清委托, 与画家胡根天筹办广州市立美术学校。次年4月开课, 冯任该校总务主任兼教授绘画。这年,全国第一次美术作品展览会在广州举办, 他选送《马夫》、《洗衣女》、《工匠》等5幅油画参加展出。 同时,又和胡根天等创办群众性的美术研究团体,称赤社, 后因避嫌改称尺社。
1934年,冯钢百离广州赴上海艺专任教。其间,常往来于南京、庐山、香港、广州等地教学和作画。抗日战争爆发后, 上海沦陷,他回广东东莞与友人在金桔岭创办垦殖农场。1938年往香港, 卖画为生。不久回广州,被当局以“曾创办赤社, 宣传赤化”为罪名,解往重庆拘禁于歌乐山监狱,又转囚贵州息烽监狱, 后经友人营救始获释。抗日战争胜利后,辗转往香港,又以卖画为生, 并常与画家李铁夫等相聚研画。
建国后,冯从香港返回广州,1950年10月, 被邀出席广东省第一届人民代表会议。会后, 应邀出任东莞县生产委员会常务委员、垦殖农场场长。从1954年起,历任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副馆长、省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理事、广东省 第四、 五届政协委员。1979年出席第四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 会后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
冯钢百毕生致力油画创作,并以肖像为 主,作画笔触纯朴, 着意于捕捉色彩在光线的变化下,作用于造型所生产的效果, 因而色彩真实,形象生满生动,景物自然,情景交融,富有艺术魅力。 力作《马夫》已由中国艺术馆收藏,代表作还有《女青年肖像》、 《青年工人》、《中学生》、《古筝家》、《自画像》、《鳙鱼》等。
1984年10月31日在广州逝世,终年101岁。
1921年,冯钢百回国,受广州市教育局长许崇清委托, 与画家胡根天筹办广州市立美术学校。次年4月开课, 冯任该校总务主任兼教授绘画。这年,全国第一次美术作品展览会在广州举办, 他选送《马夫》、《洗衣女》、《工匠》等5幅油画参加展出。 同时,又和胡根天等创办群众性的美术研究团体,称赤社, 后因避嫌改称尺社。
1934年,冯钢百离广州赴上海艺专任教。其间,常往来于南京、庐山、香港、广州等地教学和作画。抗日战争爆发后, 上海沦陷,他回广东东莞与友人在金桔岭创办垦殖农场。1938年往香港, 卖画为生。不久回广州,被当局以“曾创办赤社, 宣传赤化”为罪名,解往重庆拘禁于歌乐山监狱,又转囚贵州息烽监狱, 后经友人营救始获释。抗日战争胜利后,辗转往香港,又以卖画为生, 并常与画家李铁夫等相聚研画。
建国后,冯从香港返回广州,1950年10月, 被邀出席广东省第一届人民代表会议。会后, 应邀出任东莞县生产委员会常务委员、垦殖农场场长。从1954年起,历任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副馆长、省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理事、广东省 第四、 五届政协委员。1979年出席第四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 会后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
冯钢百毕生致力油画创作,并以肖像为 主,作画笔触纯朴, 着意于捕捉色彩在光线的变化下,作用于造型所生产的效果, 因而色彩真实,形象生满生动,景物自然,情景交融,富有艺术魅力。 力作《马夫》已由中国艺术馆收藏,代表作还有《女青年肖像》、 《青年工人》、《中学生》、《古筝家》、《自画像》、《鳙鱼》等。
1984年10月31日在广州逝世,终年101岁。